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,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.93岁。

2022年2月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,明确提出要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,构建和完善兜底性、普惠型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,以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、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。

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?在中国平安康养战略开放日期间举行的“中国式养老”机遇与发展论坛上,与会嘉宾认为,过去大家更关注使用保险产品来转移、分担长寿带来的经济压力,但是伴随着社会进步,居民预期寿命不断延长,管理长寿风险的重点应该是降低养老综合成本。只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,让养老服务协调起来,通过积极预防、早诊早治、助力康复等全链条、全生命周期的干预,才有可能促成“风险减量”。保险业作为专业的人身风险管理者,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资源整合。

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都要抓

近年来,我国养老模式形成“9073”格局,以居家养老为基础,以社区服务为依托,以机构养老为补充。这一格局下,养老的多重困境也逐渐凸显。

从家庭构成看,中国的家庭单元越来越小,人口流动总量大幅扩增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在2010-2020的十年间,户均人口从3.10人减少为2.62人,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.52%,流动人口增长69.73%。“这显著地削弱了家庭的照料能力,势必会导致养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高涨。”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、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锁凌燕表示。

与此对应的,则是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明显不足。据民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.8万个,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9.1万个,数量少且远未实现社区全覆盖;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1∶4测算,养老护理员缺口约200万名,现有队伍年龄偏大、职业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。

锁凌燕认为,养老工作有两个“主战场”:一是养老保障,要持续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,并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;二是养老服务,要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,并将之作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积极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。“可以说,高质量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‘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’。”

市场化力量介入

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,推进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。

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、教授,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指出,“9073”格局下,养老问题正从“家事”上升为“国事”,新时代的新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、发展型、参与型转变,人们普遍面临“养老钱从哪儿来”“养老服务谁来提供”“健康支撑体系如何构建”三大问题。

吴玉韶认为,在养老服务的供给上,家庭、政府、市场应共同发挥作用,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,提供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,高品质、高端的养老服务未来是整个养老服务市场的重要补充。保险公司凭借其在资金给付、高品质服务供给、综合健康管理打造上的相关优势,将扮演重要角色。

平安人寿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杨铮表示,总体来看,我国的养老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依然突出,亟须更多市场化力量的介入,形成多方合力,共同支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。在这些力量之中,保险业具备入局的天然优势。

在杨铮看来,保险业作为社会“稳定器”,更是责无旁贷。保险业应发挥商业保险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,借助险资的长期优势和险企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,弥补国家养老资源缺口,从供给侧、支付端整合养老服务产业链,催生和繁荣养老生态。第一,险企作为商业保险的开发、设计和提供者,专业精算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卓然。第二,险企具备长期资金管理的专业能力,与养老产业投资要求相匹配。第三,险企具备医疗健康、财富管理资源整合能力,可更好地服务养老生态建设。

锁凌燕则认为,保险业作为重要的“付款人”,延伸触角、延长产业价值链,通过战略合作、资本联合等多种渠道,形成与服务供给者的互动、融合,形成构建生态闭环服务体系的能力,不仅有可能实现范围经济、提升经营效率,而且有利于取得关联服务的定价话语权,帮助消费者抵御养老服务价格上涨的风险,让未来更加可期。

树立积极的老龄观

养老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、良好的保障,更需要人们树立积极的老龄观。

“根据我们的调研,老人普遍存在着养老的资源焦虑、财富焦虑等心理困扰,也往往担忧健康误导、就医问诊困难等潜在情况。”杨铮表示。

吴玉韶也提到,中国老年人存在过度用药、过度养生保健,忽略康复、营养和心理健康等问题,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尤为重要。在他看来,现代康复技术、保持专注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。要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,改变生活方式,而不是寄托给医疗、医院和医生。

“公众应树立积极的老龄观,从年轻时就开始做好长周期的养老准备。而作为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方,保险公司也理应在养老资金的准备中发挥重要作用。”吴玉韶说。(记者 朱艳霞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