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,五大AMC绝对是主力军,地方AMC可视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参与,作为多元化改革化险的一条探索途径。”浙江金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晓丹对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表示。
但在实操层面,推进AMC参与中小银行风险化解还存在不少难点、痛点,需要予以解决。
剖析风险化解难点
在分析了中小银行目前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之后,徐晓丹认为,推进AMC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解存在以下矛盾点:一是中小银行扎根基层,由当地政府财政及各类企业控股、参股经营,其经营困境的形成、延续、处理等都存在差异性、复杂性,地方的想法、思路各有不同,与五大AMC对接存在一定困难。二是五大AMC一般在各省均以省分公司名义经营,授权有限,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往往需要总公司权限支持,而总公司是否参与地方此类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,受影响因素较多,一般需要监管层面出面协调,非市场化因素往往占了主导地位。
针对上述症结,徐晓丹认为,AMC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,重点是要分析出险类型,只有在中小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情况下,AMC才可以发挥其主业能力,通过批量收购不良资产、股本金阶段性注入和持有、不良资产联合处置等方式,解决中小银行风险问题。
制度模式仍需创新
“从目前已化解处置的一些中小银行案例看,普适性较弱,个体差异性显著。AMC市场化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,还需要在政策上、制度上、模式上均有所突破和创新。”徐晓丹认为,中小银行与当年四大行股改阶段资产剥离情况不同,中小银行资本实力较弱,在大量不良资产产生以后,无法学习大型商业银行通过不良资产打折转让、核销等方式进行“减负”。
徐晓丹表示,在AMC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面,除正常的债权批量转让和资产处置外,建议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银行,一是在无法折扣转让不良债权情况下,AMC全额收购不良债权并获得一定的不良资产转让方银行的股份,增加AMC参与市场化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动力;二是在上述路径无法实现的情况下,允许AMC以代持、联合处置、反委托等各类超常规业务模式进行处置,一方面化解中小银行表内不良风险,另一方面也减轻AMC处置顾虑;三是与AMC合作,通过各种表外形式,获得AMC阶段性注资,加强流动性管理;四是AMC通过各种债转股方式注资中小银行,通过阶段性持有中小银行资本金方式,支持中小银行改革化险。
中银研究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建议,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,为地方AMC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创造良好条件。“帮助地方AMC提升资产运营、管理能力,使不良资产真正得以盘活。例如,针对当前AMC行业发展普遍反映的‘融资难’等问题给予其他的政策倾斜,缓解地方性AMC资金成本压力。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,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法律规定处理银行金融机构债权问题。”
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陈进展表示,有效补充资产管理公司资本金和扩宽融资渠道,做大做强资产管理公司,并鼓励资产管理公司着眼“问题资产和问题企业”,综合利用重整和重组等创新投行化手段,优化资源配置,促进问题企业完成重整和升级改造。
提高不良处置能力
李佩珈建议,不仅要帮助中小银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能力,更要帮助中小银行打牢发展根基,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,避免风险产生和蔓延。例如,构建不良贷款处置数据库,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。建议政府部门逐步建立起不良贷款处置数据库,构建违约损失数据的共享机制,实现银行之间、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,引导银行提升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管理水平。
另外,李佩珈还建议,应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创新,构建不良资产网上交易平台。建议由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牵头,各相关主体参与,搭建全国统一标准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,牵头单位负责对平台上不良资产的各类信息进行规范和标准化,提高标的资产透明度。(记者 冯娜娜)